春天怎么“捂”最健康

作者: 时间:2013-04-01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谚语。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那么,捂多久最好?怎么捂才能防病?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春捂到底“捂”多久

  春语秋冻,“捂”多久最好呢?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捂”也要因人而异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刘宗莲主任提醒读者,当下季节交替之时,虽然气温回升,也应适当多穿衣服预防外感疾病,但春捂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刘宗莲表示,出门时注意颈部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出门要护住脖子,咽喉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门户”,是预防外感疾病、气管炎、咳嗽要保护的地方。不要过早地穿低领衣服,如果没有领子可系上围巾。

  另外,春季风沙大,也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皮炎、荨麻疹、风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门诊已日渐增多。随着气温转暖,春暖花开,花粉过敏患者需更加注意。一方面远离过敏源,尽量不去植物开花传播花粉的地方游玩。对于部分偏头痛患者来说,受风之后会加重头疼,出门也要做好防风工作。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捂”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职工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22609号  鄂公网安备42030202000197号  

电话:0719-8117608 传真:0719-8662995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