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满意镌刻在精准脱贫答卷上

作者: 时间:2019-08-26

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6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是深度贫困县。十堰市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是全国、全省深度贫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3万人、贫困村456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肩负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使命,十堰市扶贫办一班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意志,不畏惧、不退缩,沉着应战、敢于挑战、勇于奋战,打好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脱贫攻坚战。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十堰市资金整合作法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现场会先后在十堰召开,推广经验和做法。十堰市连续六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扶贫办机关连续多年在全市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

一、勇扛大旗,始终冲锋在前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就是攻坚的旗帜和方向。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市扶贫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指导工作,破解难题。

一是把总书记的要求记在心上。总书记每次重要讲话,都是全市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的重要转折。2015年6月,贵州座谈会上“六个精准”提出后,十堰市扶贫办迅速开展专题调研,决定实施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推动,“四双”驻村帮扶,“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六大机制”脱贫攻坚的“23456”思路,全面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绣花功夫下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

二是把精准的旗帜扛在肩上。精准施策的关键,就是靶向精准。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十堰市扶贫办始终把精准的旗帜扛在肩上,插在阵地上,让干部进攻有方向、群众脱贫有目标。2015年以来,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市扶贫办牵头制定出台了《十堰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堰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十堰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会同市行业部门制定出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性文件90余个,各行业部门精准扶贫“十三五”专项规划30多个,明确了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导各县(市、区)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户,同步下达到职能部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了政策措施精准到村到户。

三是把冲锋的劲头用在点上。既当好“旗手”,还当好“鼓手”,更做好“攻手”。在攻坚的关键时刻,市扶贫办始终冲锋在最前沿。着眼攻克贫困,市扶贫办先后研究出台了《县市区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办法》《乡镇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责任压实到各层级,传递到每一名干部,把扶贫政策精准滴灌到千家万户。

二、攥指成拳,攻克贫困壁垒

每一个深度贫困群体(区域),都是一个坚固的壁垒。全市深度贫困集中,贫困壁垒林立。如何攻坚深度贫困?市扶贫办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是放大机制效应。市扶贫办是个“小机关”,领导、科长和干部加起来仅有15名干部。把1个人当成10个人用,最管用的法宝就是创新攻坚机制。“每一名干部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市扶贫办党组要求,县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县,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驻一个贫困村,办一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范点,把最得力的干部选派到攻克深贫壁垒的主战场。

二是紧扣作风抓手。以扶贫领域作风与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规范市、县、乡、村四级项目库建设,规划入库项目24680个,总资金规模174.9亿元,2018年实施项目7876个,全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全市大力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电视公开,扶贫项目立项、审批、招标、监管、实施和资金的拨付等各环节一目了然,家喻户晓,让“阳光财政”深入民心。

三是整合有限资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笼头放水。2018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11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专项投入1.1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0.92亿元,撬动小额扶贫信贷17亿元,破解资金瓶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到2018年底,十堰市累计脱贫65.9万人、出列贫困村346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5万人,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公示脱贫摘帽。

三、主动担当,热血抛洒战场

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扶贫干部。市扶贫办率先垂范,以贫困农村为主战场,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贫困户之间、走进灶头炕头心头。

一是机关干部24小时待命。在市扶贫办机关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全体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QQ24小时在线,随时做好拎包下乡的准备。2014年以来,大部分干部1700多个日夜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行走在偏远乡镇、偏远村,有的干部每年行程达6万多公里。

二是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市扶贫办主任师利龙常年把药放在办公室,随身带着药瓶、针包,从未在同志们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从没有因病耽误过一件事、延迟过一个任务;副调研员王锋怀里揣着“速效救心丸”,坚持加班加点,从不因为身体不适推拖任务,从未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完成任务;社会扶贫科长徐洪波长年加班,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去年检查出了肾病、糖尿病,仍咬紧牙关坚守岗位,没有一句怨言……

三是机关工作任劳任怨。从领导到同志,多名干部带病坚持干工作。原副主任黄星同志,经常加班加点,积劳成疾,于2018年2月27日夜间加班时突发心梗,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生命最后的59天里,他除春节休息4天外,有23天被抽调到国家考核组而奔走在严寒的陕北大地上。省总工会追授黄星同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团省委追授黄星同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四、真情扶贫,做好脱贫答卷

精准扶贫是民生工程,只有扶真贫、真脱贫,群众才能真认可、真满意。市扶贫办力求把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等关键环节,确保精准脱贫。

一是扣好精准识别“第一颗纽扣”。创新开展精准识别“查、改、促”和精准扶贫“大核查、大比对、大审计”活动,对贫困户身份、家庭收入、房产等重要信息严格把关、严格筛查,坚决守住对象精准的底线,做到“卡外无真贫”和“疑点数据全清零”。

二是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六个一批”和“十个到村到户”,创新推动“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重点工作,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遍访68.8万户农户,建成扶贫车间(作坊)6020个,建成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机构767所,选优配强1700多个村党组织书记和808名驻村帮扶第一书记。

三是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通过“户户走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做到心到、身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确保项目、资金、政策、措施到村到户,扶到根上,扶到贫困群众心坎上,提高帮扶成效和脱贫质量,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近两年全市扶贫开发考核评估数据显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从89%提高到92.5%。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职工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22609号  鄂公网安备42030202000197号  

电话:0719-8117608 传真:0719-8662995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